土山乡斗镇村的三年发展规划材料

日期:2004/9/16     稿源:长丰先锋网     人气:92
    按:为指导好选派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县发计委多次召开省、市、县发改(计)委系统第二批选派干部座谈会,专题讨论村级三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邀请市、县领导和专家对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并装订成册。现将县发计委选派干部张明同志任职的土山乡斗镇村的三年发展规划予以刊发,以供借鉴参考。

长丰县土山乡斗镇村经济发展规划
(2004—2006年)
土山乡斗镇村委会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发展战略,现结合斗镇村经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经济发展基础
(一)行政区域现状
斗镇村位于土山乡西北部,距省会合肥市25公里,现有耕地2947亩, 27个村民组,595户, 2510人,人均耕地1.17亩,劳均耕地2.27亩。
全村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势波状起伏,地形变化多样,是一个岗冲相间的典型的丘陵地形。
(二)经济发展状况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斗镇村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村,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一直沿袭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模式,亩均产出较低。近年来,由于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43%,经济作物占57%,当年农业总收入41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61元。
2 、农村基础条件日趋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合淮公路跨越斗镇村3.7公里,村内砂石路3公路,27个村民组已有19个村民组通砂石路或水泥路。全村现有水库、塘坝60处,其中50亩以上塘坝3 口,电灌站一座,正常年景可灌溉1800多亩农田。全村小型农业机械达200多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社会公益事业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斗镇已实现了户户通电,80%以上的农户通电话,电视机普及率达到100%,部分农户已拥有洗衣机、电冰箱和摩托车。村现有小学、卫生所各一所。
(三)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二是现有的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科技对农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未能充分显现出来。三是村级工业基本空白。
(四)发展优势
经济发展中目前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在区位、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村跨越合淮公路3.7公里,距合肥市仅25公里,不仅交通方便,而且有利于城郊型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农村劳力向城市和开发区转移,能有效地拉动劳务经济的发展。二是资源优势。全村拥有土地1 .4万亩,人均和劳均耕地比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0.32和0.05亩。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离城区较近,土地级差地租较高,并有日渐升值趋势,土地资源优势较为明显。三是科教优势。合肥是全国科教基地和技术创新试点城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近郊村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根据斗镇村经济现状和资源条件,按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技推广普及力度,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水(稻)则水(稻),宜旱(作)则旱(作),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高效型农业,力争三、五年内使全村经济有一个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大提高,经济实力在全县村一级中达到中等偏上水平,使现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二)发展的主要目标
本规划从2004年—2006年,三年内各项经济、社会指标预期目标为:
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以上;
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年均递增24%左右(含恢复性增长因素);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年均递增10%左右;
生猪出栏年均递增10%;
家禽出栏年均递增2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2%左右;
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年均递增13%左右;
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到100%;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
三、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
1、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种植效益
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提高亩均收入,以达到农民增收目的。斗镇村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岗冲交错,蓄水条件差,缺水现象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较大,因此,种植业必须走“农随水转”的路子,在适当压缩水稻面积的同时,不断扩大旱作面积。初步规划小洼、前塘、徐郢、车冈、大塘村民组以种植油菜、瓜果、早山芋、早玉米、地膜覆盖花生等高效作物为主;斗镇、大郢村民组以水稻、油菜、棉花、蔺草种植为主;其他村民组以粮食、棉花、瓜果生产为主。近期内重点发展“五早”作物,不断扩大优质小麦、双低油菜、优质玉米、脱毒山芋、花生、棉花种植面积。通过压水扩旱,稳粮扩经,推广良种良法,实现增产增收。到2006年,旱粮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优质品率达到95%以上。
2、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不断开拓农产品新领域
斗镇村紧邻合肥大城市,交通方便,具有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区位优势。发展城郊型农业,要以推广农地膜覆盖和设施栽培为前提,以多熟高效和反季节栽培为目标,除搞好常规的瓜果、蔬菜生产外,重点发展大棚生产。一是发展大棚草莓、辣椒、蕃茄、茄子等秋延作物。二是发展大棚果菜类、黄瓜、豆类等早春蔬菜。三是积极推广棉花、花生、玉米、山芋等高效粮油和经济作物的地膜覆盖栽培。规划到2006年,大棚生产面积达到400亩。
3、充分利用高岗薄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果林生产
根据斗镇村高岗坡地面积较大地资特征,重点发展经果林生产,提高高岗(坡)薄地的使用效益。在品种选择上,以晚熟秋季上市果种为主,以春夏上市果种为辅,并注意引进名特优品种,如砀山酥梨、雪梨、白沙梨、冬桃、柿子、葡萄、枣子等。规划到2006年,全村果树栽植面积达到200亩以上。
4、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
紧紧抓住土地面积大、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生猪和家禽的饲养,依托培植的饲养大户,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并力争上规模、上档次。到2006年,生猪饲养量达到2800头以上,家禽饲养量达到2万只以上,养殖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40%以上。
5、不断扩大劳力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采取“政府鼓励引导,市场独立运作”的办法,逐步建立村级劳务输出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到外地务工。争取到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0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左右。同时,鼓励在外务工有成就者回村创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力就地转移。
四、主要措施
1、以治水修路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搞好现有水库配套工程。斗镇村纲要水库、桃元水库、马冈大坝大都年久失修,蓄水能力较差,特别是纲要水库自58年建成以来,一直未能得很好的维护,大大降低了蓄水能力。因此,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尽快进行维修,争取在两三年内完成纲要水库的泻洪道、放水涵、护坡工程。完成桃元水库进水口和反水坝工程;完成马冈大坝泻洪道维修工程。将使三座水库蓄水能力提升160万立方,有效解决1800多亩耕地灌溉问题。二是继续抓好村级砂石路建设。近两年争取完成刘大塘村民组至车冈村民组(3公里)、刘大塘至斗镇小学(2公里)、马岗村民组至新庄村民组(1.5公里)砂石路新建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交通难问题,促进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施科技兴村战略
以实施“种子工程”为突破口,不断引进适宜易旱地区的粮食作物品种,坚决淘汰品质差、产量低、市场滞销的老品种,大力发展市场需求的优质稻、双低油菜、专用小麦等新品种。积极推广作物栽培、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阳光大棚等新技术,不断提高亩均效益。以做好良种引进为重点,加快畜禽快速育肥,畜禽疫病防治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促进作用。采取发放技术明白纸、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农户培养科技明白人,不断提高全村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本村土地面积大、距离城市近的优势,主动与省内外客商联系,争取在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等项目上有一个新的突破;二是紧紧抓住市退二进三企业的有利时机,主动引资招商,争取引进一些加工企业项目,特别要注重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产品出口等方面的产业和企业。;三是充分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餐饮业,争取在第三产业领域中有一个较大发展。四是不断完善招商服务管理功能,为“引凤筑巢”积极创造条件。
4、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土地承包、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和计划生育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逐步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各种乱摊派的错误做法;继续抓好计划生育软硬件建设,突出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做好中心村建设和并组工作。确保斗镇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5、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体系
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行村务公开,不断提高重大决策、办理程序、办理结果的透明度。不断建立健全以服务为宗旨,经营为依托,技物结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加速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完善劳务输出机制,逐步发展一批民营中介机构,实现中介机构民营化,促进劳务输出高效化。继续加强村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为民办事的服务水平,真正把村民服务中心建成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场所。

责任编辑:长丰县委组织部 
processed in 0.0703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