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先锋网 ↑合肥先锋网

中国中铁一局专家型工人窦铁成

日期:2008/11/11     稿源:长丰先锋网     人气:135
    52岁的他,个子不高,脸庞黝黑,脸上布满多年野外劳作留下的皱纹。总穿着工作服,与工地上的普通工人没有分别,唯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折射出他的与众不同。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已先后主持安装大型铁路变配电所38个,解决施工技术难题52项,为所在企业创造和节约了138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还亲手带出了300多名徒弟。

    他就是中国中铁一局唯一的“金牌员工”、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共产党员窦铁成。在近30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始终坚持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刻苦钻研,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长为掌握现代电力施工技术的专家型工人。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

    窦师傅的徒弟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随身带着个小笔记本。工作中有什么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收获都要记在上面。

    原来,窦铁成有个习惯,每天工作完毕,都要将技术要点和工作记录在笔记本上,便于分析总结。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记满了60多本学习和技术笔记,总字数超过了100万字,成为他独特的技术财富。

    “窦师傅常说,当工人就一定要学好技术!文化程度低不怕,怕的是没有上进心。不管干啥都要干出个样子。”徒弟李洪江说。

    窦铁成生于陕西渭河边的一个农家,1979年,23岁的窦铁成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中国中铁一局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窦铁成发现自己从事的铁路电务工作对技术要求很高,而没有技术和知识的人,往往是工地上最被“轻视”的人。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没知识、没技术就不会有什么作为,就会被人瞧不起。当工人就要当一个技术过硬,让人瞧得起的工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窦铁成,暗暗发誓要成为一名好电工。

    为尽快掌握基本的电工技术,窦铁成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每天干完工作后,顾不上休息就凑到老工人身边,递工具、打下手,观察别人的施工过程。下班后,他抓紧时间看图纸,不懂了就问到懂为止。深夜别人熟睡时,他却偷偷躲在被窝里学习。

    1980年9月,窦铁成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铁一局电力技术培训班。7个月培训下来,除春节之外窦铁成没回过一次家。业余时间,其他学员去探亲访友、组织体育文娱活动,唯有他一个人闷在教室里默默苦读。结业考试时,窦铁成拿下了全班电力考试的最高分。

    有了技术的窦铁成很快在单位崭露头角,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通过自学达到大学知识水平。从那以后,购买电业专业书籍成为窦铁成生活中的重要开销。《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多年来窦铁成仅购书就花费近万元,自学范围也覆盖了与电力相关的诸多专业。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窦铁成要读懂高度复杂的电力专业书籍,难度可想而知。“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地啃,一点点地琢磨,总能悟出个所以然来。”他说。

    “各种公式记不下来,他就抄在纸上,贴在床头反复背诵。为了搞清一个小技术问题,他经常求教新毕业的大学生。随单位转换施工地点时,在火车上别人聊天他看书,到了工地时也抓紧每一分钟业余时间学习,甚至回家探亲也在看书。”徒弟孙晓峰说。

    “把工作看成乐趣,把学习看成需要,是他的本性。”电务公司副总经理刘月峰说,“参加工作近30年来,窦铁成从未中断过学习。”

    在窦师傅1999年的一本笔记中记者看到,一套五笔字型口诀工工整整地抄在上面:“王旁青头兼五一,日草两竖与虫依……”原来,那年公司添置一台电脑,窦铁成主动请求晚上帮别人看守办公室,借机学习电脑,从辨认字母、练习打字开始学起。

    很快,他不仅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而且学会CAD制图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公司工人中用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的第一人,现在他已经能用电脑分析、查找设备运行故障了。

    和记者谈起自己的学习,窦师傅并不满足:“我平时老是想,要是有时间,一定要把过去的书再看上一遍,很多技术我掌握得其实还不熟练。现在新技术又这么多,得抓紧学啊!另外还要把那本我原来编的《变电所施工工艺》再完善一下。我老跟自己说‘没时间’,其实这是自己找的借口。”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牌员工”到底有多牛,采访窦铁成的几位记者想亲自试一试。

    4月14日14时30分,几位记者陪窦师傅来到东乌铁路第四项目部一个刚刚交付但尚未正式运行的变电所做例行测试。事前,记者们与该项目甲方东乌铁路公司的技术人员“串通”好,让他们人为制造一个中等程度的故障。一般情况下,一位熟练电工可以在2个小时内解决问题。

    窦师傅来到故障现场,静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再用万用表测试了几下,便胸有成竹。前后不到十分钟,记者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成功地排除了故障。

    “要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有用的技能,就必须‘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停地将新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窦铁成深有体会地说。

    1983年以后,窦铁成先后参加了梅七、京九、西康、浙赣等十多条铁路的建设,由他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成为优质工程。

    从电磁保护到晶体管保护,从微机连锁保护到四电集成保护,从手工绘图到电脑制作,随着中国铁路电力变配电技术的升级换代,窦铁成也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库,逐渐成长为能独立主持大型变配电所施工的专家型工人。

    “在技术方面,窦师傅简直‘神了’。哪台设备出了故障,在别人束手无策时,他有时都不用去现场,只要跟他描述一下,就能指出到底故障原因是什么,故障点在哪里。那些设备已经全装在他的脑子里了,到用时已经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刘月峰说。

    技术上的出神入化,是靠窦师傅平时一点点的积累,以及他“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在操作上,他尽力追求完美,甚至达到固执的程度。

    徒弟赵亚平工作不久后,第一次独立地装一个开关柜,装完后很是得意。窦铁成看后,竟然把柜中的线全部拆掉。赵亚平委屈地说:“把线装上,设备能正常运行就行了。”窦铁成却说:“不但要接上,还要接得漂亮。外观美不美,质量好不好,反映的是人的素质!”

    徒弟孙晓峰也有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他弯制一次硬母线,误差仅有1.2毫米,可窦师傅硬是让他拍直了重做。“我师傅的原则是,所有的施工工艺,必须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达到他的标准,才能过关。”孙晓峰说。

    凭着这份固执,窦师傅的活做得越来越精,在施工过程中底气越来越足。在公司、工友和业主眼中,窦铁成已成为一个品牌。

    “在业主眼里,窦铁成就是一个品牌。现在有些业主只要听说是窦师傅负责的工程,都不用验收,因为窦师傅对工程的要求比他们自己还要高。”李洪江说。

    2002年,京珠高速公路开始修建,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承担了广东境内某标段的系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全线系统所用设备60%从国外进口,设计起点高、技术新,窦铁成被点将前去增援。 
 时值冬季,粤北山区异常寒冷,窦铁成带领大家进驻没门没窗、水泥地面尚未铺好的变配电所。为尽快掌握外国设备的性能和原理,他和工友们查阅资料,对照说明书边学边干,很快完成了安装任务。

    然而,就在进行交工送电前的空载实验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变压器开关不断跳闸。在场的人员不知所措,目光全都投向窦铁成。

    窦铁成冷静地翻开图纸,开始对照着检查,可故障还是排除不了。通过各种仪器的检查测试,他大胆地提出,问题出在进口设备的设计环节。然而,专门赶来的外国专家一口咬定:设备是国际最先进的,不可能出问题。最后的检查结果,验证了窦铁成的论断,这位外国专家跷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6年11月18日,是窦铁成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带领李洪江、孙晓峰两位“高徒”在陕西省电力线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技压群雄,一举获得个人前三名、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窦铁成在那次竞赛中,还被授予了“状元”的称号。

    “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再过几年就退休了。现在干多少工程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的了,技能人才太缺了,想利用这几年多培养些年轻人,扩大技术骨干的队伍,加强企业的技术力量。”谈起今后几年的打算,窦铁成认真地说。

    参加工作以来,窦铁成总是主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工友,这源自于他的一个朴素想法:“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而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如果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人,就等于把一个人的能力成倍放大。”

    1990年以来,窦铁成讲授“电力变配电技能”达到260多个课时,直接受教人数达到180余人。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共有职工406人,窦铁成带过的徒弟就有308人。全公司42名电力技师中,窦铁成的徒弟就有35人。特别是全公司最顶尖的7名电力高级技师,有5人曾师从窦铁成。

    女徒弟张莉1997年分到窦师傅部门工作。“那时很怕他。窦师傅每月都要定期检查我们的工作记录,问我们一些设备运行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好,检查肯定不能过关。逼得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学;在他来检查设备之前,我们先要自己仔细查一遍。”张莉说。

    “说实在的,我们都不愿意和他出差到野外工作。不仅工作很累,也住不好吃不好,真是风餐露宿。但我们又说不出什么来,因为即使这样,他还时时照顾我们,最累最苦的还是他。”张莉说,“对于我们的工作,他老是说‘你们大胆干,万一出了错就说是我让你们干的’。”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但窦铁成在传授弟子技术经验时从不“留一招”。电力试验员荣爱群刚上岗时,对新业务不熟悉。窦师傅主动找出资料,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电力试验资料拷到U盘交给她,关切地说:“你先看着,不懂了再问。”

    对于大多数徒弟来说,由于窦师傅经常野外作业,不可能时时当面请教。但只要在工作中碰到了困难,打个电话,师傅总会耐心解答直到问题解决;如果可能,师傅还会亲自来指点。

    东乌铁路供电技术主管田俊民告诉记者:农历大年二十九凌晨4时,第四项目部一号变压器突然跳闸。技术人员处理了一个小时仍没有解决,只好给师傅打电话。那会儿,师傅正在七八十公里外的框框井变电所,二话不说坐车赶来。只用了十来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边处理还边给他们讲解。

    “我喜欢年轻人,喜欢他们活泼开朗和向上的精神,我不怕自己的技术传给他们,只要他们能用得上,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行。”窦铁成说。

    一日得教,终生为师。窦铁成的徒弟们说,师傅不仅是传授我们技术,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一套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窦铁成的幸福观

    窦铁成长年野外作业,工作近30年来,在家的时间加在一起也就3年。工作上的劳累,对家人的牵挂叠加在一起,他幸福吗?

    “每次一个工程顺利完工并交付业主,每次攻克一个技术难点、取得一点技术成果,我都感到很幸福;每天我和老伴短信联系或打电话时,与女儿在网上聊天时,回到家里抱着外孙女时我也是幸福的。”窦铁成如是说。

    刘月峰回忆起窦师傅最兴奋的一次: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来到我办公室,讲起了他刚刚完成两本企业内部技术手册:《变电所施工工艺》和《电气实验操作规程》。一讲起这些,他像孩子一般高兴,眉飞色舞的。感觉就是多年的积累终于化成了文字,这两本手册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走进东乌铁路第四项目部窦铁成的宿舍里,一间约12平方米的小屋,迎面是两个大木箱和一个大柳条箱摞在一起。打开看,里面全是他买的专业书籍和以前的笔记。靠窗的书桌上放着他的手提电脑、几张图纸和书籍。床头夹着一台没了灯罩的台灯,那是他睡前看书用的,据说用了十几年。

    窦铁成打开他的手提电脑,给记者看他以前在野外拍摄的照片。野花、高山、小鸟、沙漠……

    “这都是以前野外工作时拍的,虽然有时活比较累,但看看、拍拍这些大自然的景色,心情就会好些。”他说。

    “窦师傅有‘三件宝’:数码相机、笔记本、工具包。”中铁一局党委书记张为和告诉记者,“野外工作很寂寞,窦师傅空闲时就用相机拍拍照,也算是排遣吧。他拍了照片喜欢给年轻人看,像那张野花的照片就有很多年轻人用来做自己电脑的桌面。”

    “即使在野外施工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也不忘和我们用短信开开玩笑。去年中秋节,窦师傅正在东乌野外施工,还自编了一条短信发给我:一把沙葱,二两蚊虫,三勺黄沙,四斤羊肉,五斤酸奶,月饼已经送你,别独吞小心长肉。”徒弟韩凌边说边拿出手机给记者看。

    韩凌还告诉记者,去年6月8日她生日那天,窦师傅也发了条短信,至今还留着:“虽然过了7天已经不是儿童节,但你的生日还是选择了中国人最吉利的两个数字,生日快乐!”

    窦铁成的手机里存了不少工友和工友家属的生日。张莉说:“去年3月14日,我和窦师傅正在办公室,他的手机忽然响了一声,他拿给我看,原来是一条手机备忘:张莉儿子生日。后来才知道,很多同事、同事的爱人、小孩的生日都在他手机里存着。”

    每当思念亲人时,窦师傅总要在没人的地方吹吹笛子排遣一下。在为企业贡献着自己聪明才智的同时,窦铁成心里却有着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他说,工作快30年,只在家里过了四五个春节,以后退休了,要多陪陪家人。

    自从大女儿窦虹给他生了个可爱的外孙女桐桐,窦师傅也尽量提高回家的频率。

    “他有两个QQ网名,‘天边的云’和‘四海为家’。打小起,爸爸在家的时间很少,但经常写信、打电话鼓励我们,过问我们的学习生活。后来,爸爸学会了网络聊天,还专门注册了QQ号。”窦虹笑着说。

    在妻子杨华芳眼里,窦铁成算是个知冷知热的男人。凡在外,老窦每天晚上10点钟后必和妻子发发短信聊聊家里情况。如果短信没回,一个电话就追到家里。

    “我俩结婚31年,中间除了每年走两次亲戚,他几乎都没领我出去转过。孩子出生时他不在,老人过世时他不在,家里盖房他也不在,他永远都是忙的。不过,他在外边也惦记着我们。”说着,杨华芳伸出手,“这是老窦去年去比利时考察时给我买的戒指,花了30欧元,挺好看的。”来源:新华网 记者齐中熙、石志勇

责任编辑:长丰县委组织部 
processed in 0.0430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