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柿树岗乡:蒿子粑粑带动扶贫大产业
专稿:近日,走进位于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新街社区周桥新村的蒿子粑粑扶贫产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蒿子。在蒿子扶贫产业园内,几位老人正在给蒿子除草,其中一位脱贫户,名字叫张德普。张德普老人是柿树岗乡新街社区村民,妻子马兰芳患肢体三级残疾,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2015年脱贫。社区为马兰芳找了一份保洁的工作,又为张德普在产业园找了份工作,解决了燃眉之急。张德普告诉记者:“有了政策以后,我家里生活条件好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感谢政府帮忙找的工作。”
新街社区位于柿树岗乡的西南部,社区人口4800多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46 户 124 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社区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脱贫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始终抓住产业扶贫不放松,按照 “一村一品”“ 一村一特色 ”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巧打产业组合。
在新街社区蒿子粑粑扶贫产业园里,新鲜的蒿子长势喜人。“新街社区选择以蒿子粑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8年新街社区通过申请扶贫资金80万元用于建设蒿子粑粑扶贫产业园,2018年11 月底产业园建成,已连续2年为社区的贫困户进行了分红。这两天,赶着天气晴好,社区组织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及在家群众采摘第一批蒿子,预计可采摘鲜蒿500至600斤、制成干蒿50至60斤,可供制作约10万个蒿子粑粑。” 社区书记周正东说到。
除了每年按扶贫资金入股比例分红外,产业园还吸纳了7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务工,季节性务工年收入可达1000 元以上,长期务工年收入可达6至7千元以上。扶贫产业园通过产业园务工、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途径,带动新街社区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 1500 元以上。
有了产业基础,贫困户才能实现稳定脱贫。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新街社区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经过市场考察和征求群众意见,新街社区由于2020年申报了新街稻虾共育扶贫产业园,总投资约120万元,预计产业园建成后将为社区贫困户带来1500至2000元左右的分红。
利益联结,创新经营模式。
蒿子粑粑扶贫产业园采取“社区党委 + 合作社 + 贫困户”模式,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在2019 年注册成立了肥西县唐新街供销合作社,吸纳了46户贫困户成为社员。社区党委统一规划了发展区域,由贫困户和非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逐步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提供种苗化肥、指导管理、回收销售,并聘请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贫困户在合作社统一组织指导下种植蒿子。
在这里务工的社区贫困户韩翠香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每年每户至少有1200元,我在这务工收入大致每年能收入5000元,这样每年我家都可以增收6千多元。
同时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蒿子粑粑扶贫产业园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社区党委 + 合作社+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以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建设园区并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和产业托管协议,在贫困户、合作社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让产业快速发展,让贫困户尽快脱贫。
多轮驱动,精准带动帮扶。
选准产业是基础,带动增收是关键。在帮扶带动贫困户增收上,新街社区探索形成了一个基地、两种模式、三层保障、四个统一的模式保障贫困户根本利益。
一个基地:即在合作社建一个300平方的技术交流平台和产品交易平台。以合作社为依托,为周边种植户和企业提供一个技术交流、产品交易的平台。结合社区范围内的老唐酱干、稻虾米等土特产和无公害绿色产品,逐步将新街社区的土特产、优质农产品推入市场。带动整个社区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两种模式:一、贫困户如家有劳动力的可以自愿加入合作社自己种植,合作社可以先期免费提供种苗、提供技术、签定保护价代销售。解决以往种了卖不掉、卖的价格低等难题。二、贫困户可以带着自家的地参股合作社。
三层保障:一、贫困户利用土地参股后根据周边市场田地租金价格(如每亩周边价500元),首先保障贫困户500元,二、合作社在此基础上每亩加50-100元作为保障贫困户的利益。三、合作社保障贫困户在此基础上盈利再分红。贫困户参股后除保障分红外不参与亏损分摊,确实确证贫困户的利益。
四个统一:一、统一种苗,利用合作社与周边合作社交流平台,统一采购确保种苗质量才能保证全年的收入。二、统一种植方法,以确保品质。三、统一销售由合作社统一直接与商场、酒店合作,确保销售价格,以此提高利润。四、统一品牌抱团发展,统过自身宣传和政府给予一定的平台宣传逐步将“蒿子粑粑”的品牌做大做强。(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