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三举措”塑就城市基层治理“新范式”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聚焦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核心,以创新破题、以实干解题,锚定“固根基、汇合力、提效能”,持续探索“党建领航、多元共治、民生为本”的基层治理路径,全力塑造城市基层治理新典范。
锚定“强根基筑堡垒”,打造“红色领航”新格局。密织组织网络。按照“全域覆盖、纵深到底”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居民小区、商圈楼宇等治理单元,构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员户”四级组织网络。配备150余名专兼职组织联络员,建立“网络联动、信息互通、问题联办”工作模式,实现基层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严抓党员培育。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制定党员常态化教育计划,以专题党课、政策宣讲、交流研讨等形式,强化党员理论素养与治理能力提升。建立党员学习积分管理制度,全年开展集中培训40余场,覆盖党员2300余人次,将学习成效与实践表现挂钩,打造懂治理、善服务、能担当的党员骨干队伍。激活先锋效能。搭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实践平台,组织党员主动认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岗位。围绕园区发展、民生实事,开展“党员联企助发展”“党员入户解民忧”等专项行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8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220余件,凝聚基层治理“红色合力”。
锚定“强联动汇资源”,构建“多元协同”新生态。搭建协同治理平台。打破部门壁垒与主体隔阂,整合园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驻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建立“治理联席会”机制,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治理难题、分配任务清单,梳理企业技术、社会组织服务、志愿者人力等资源清单120余项,实现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推动治理从“单打独斗”向“抱团作战”转变。深化政企社企联动。聚焦企业发展与社区治理融合需求,推行“企业+社区”共建模式,引导18家龙头企业与社区结对,开展“企业开放日”“技能进社区”等活动20余场。联合法律咨询、养老托育等6类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150余次,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健全矛盾联调机制。整合综治、司法、社区等力量,组建“多元调解工作室”,吸纳退休法官、律师、乡贤等20余名调解骨干,实行“小事网格解、大事联合调”。建立矛盾纠纷“收集—分流—调解—反馈”闭环流程,全年化解邻里矛盾等问题18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以多元协同之力筑牢基层和谐稳定防线。
锚定“强效能暖民生”,塑造“幸福家园”新图景。做优社区便民矩阵。以“服务提质、效能提升”为导向,在65个居民小区因地制宜设立“便民服务站”,整合社保代缴、证件代办、政策咨询等高频事项,推行“网格员上门代办+线上精准帮办+站点即时快办”三维服务模式,全年帮办业务60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小区、难事社区帮办”。做精民生服务供给。围绕“一老一小”核心需求,升级“居民活动中心”功能,集成日间照料、儿童托管、健康监测等8类服务;联动社区党员志愿者、退休教师、高校大学生等力量,开办“假期托管班”解决80余户家庭子女看护难题;针对居民生活痛点,每月组织“便民服务集市”进小区20余场,提供家电维修、法律咨询、义诊等公益服务,推动民生服务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深化邻里温情共建。创新“窗帘之约”关爱机制,组织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与独居老人结对,通过“每日践约定、定期上门访”筑牢安全防线,配套提供理发、代购等暖心服务,覆盖辖区50余名独居老人;以看得见的温情打破邻里隔阂,凝聚社区共建幸福家园的向心力。(撰稿人:赵魏怡,审核人:吴先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