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金宁社区:“三维矩阵”绘就社区治理“青春图景”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金宁社区聚焦青年群体核心需求,以“宁家铺子”为核心服务枢纽,构建“就业创业帮扶、互动交流联谊、志愿参与治理”三维服务体系,推动青年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让青春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动能。
精准施策,铺就青年就业创业“快车道”。通过整合资源建体系、精准对接促就业、孵化扶持助创业,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全流程保障,切实破解青年“就业难”“创业起步难”的现实问题。从资源整合入手,组建“青蓝就业导师团”,整合28家企业、3所高校和5家社会组织资源,构建“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扶持”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调研,建立起包含423名35岁以下青年的信息库,清晰标注78名待业青年的技能短板、56名创业者的实际需求,累计开展6场政策宣讲,协助10名青年成功申请120万元创业贷款,将审批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围绕精准对接需求,依托“就业合作联盟”每季度定期举办青年专场招聘会,累计发布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优质岗位320余个,117名青年通过“岗位匹配度分析”实现精准就业,其中108人对入职岗位表示满意,满意度超92%;同时联合经开区人社部门深度解读12项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案例解读+现场答疑”的形式,帮助青年吃透政策红利、享受政策福利。针对创业起步难题,在“宁家铺子”专门设立“创业孵化角”,为创业青年提供3个月免费办公场地及“一对一”导师指导,成功孵化“梅梅手工铺”“西贝手作”等9个青年创业项目,其中7个项目实现持续运营,带动36名青年实现“家门口就业”。
空间赋能,打造青年交流互动“会客厅”。通过升级物理空间、丰富活动载体、搭建线上线下沟通渠道,为青年打造多元化社交平台,持续增强青年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空间升级方面,将400平方米的“宁家铺子”升级改造为青年友好型综合体,科学划分“创客沙龙区”“手工创作区”“影音分享区”等功能板块,配备高清投影仪、手工工具套装、扎染设备等专业设施,通过“线上预约+错峰使用”的运营机制,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日均接待青年100余人次,成为辖区名副其实的“青春社交地标”。在活动组织方面,常态化开展“宁家夜话”周末沙龙,围绕职业规划、婚恋交友、生活困扰等青年关切主题,累计组织座谈48场,530人次青年在“开放式讨论”中化解成长困惑;同时结合青年兴趣偏好打造特色活动矩阵,策划“手作创意赛”“读书分享会”“青春摄影展”等23场主题活动,吸引89名青年深度参与创作,20幅优秀手工作品在社区文化墙集中展出,引发青年“朋友圈刷屏”热潮。在沟通渠道搭建方面,线上同步搭建“金宁青年交流群”,安排专人实时更新活动资讯、解读政策内容,群内276名成员日均互动超300条,形成“线上聊得热、线下聚得欢”的良性循环;针对独居青年及外来务工青年,专门开展“暖心陪伴”行动,通过“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等集体活动,累计服务210人次,让青年在浓厚集体氛围中感受“家的温度”。
志愿引领,激活青年参与治理“新动能”。通过组建专业志愿队伍、设计特色服务项目、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引导青年从“社区服务受益者”主动转变为“治理参与者”,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在队伍组建上,以“志愿赋能”为核心抓手,组建“金宁青年志愿服务队”,156名注册志愿者中117人为90后,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特征突出。在项目设计上,结合青年特长打造“社区反诈宣传”“环境整治青春行”“非遗传承进校园”等特色项目——志愿者化身“反诈宣传员”,走进小区商铺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协助300余户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辖区青年群体电信诈骗案发量从此前的10起降至6起,降幅达40%;周末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劝导”“卫生死角清理”等志愿服务,累计清运垃圾15吨,规范车辆停放200余辆,小区环境类投诉量从每月20起降至8起,月均降幅达60%;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展“青年学非遗”专项行动,12名青年志愿者学成编绳、剪纸等非遗技艺后,走进辖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12场,覆盖学生800余人次。在激励机制上,创新推行“志愿积分制”,将志愿者服务时长量化为积分,积分可兑换电影票、健身卡或“宁家铺子”场地使用权,目前已累计发放积分1.2万分,680人次通过积分兑换相应服务;同时每年度评选“优秀青年志愿者”20名,通过社区宣传栏、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事迹展播,在青年群体中掀起“奉献光荣、参与可敬”的志愿热潮,进一步形成“服务—认可—再参与”的良性循环。(撰稿人:席融、单佟,审核人:吴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