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峰宁社区:推广“窗帘之约”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温

今年以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峰宁社区聚焦社区治理难题,从精准聚焦需求、多元主体联动、完善长效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窗帘之约”为蓝本,推出“平安印”双向守护行动,让治理更有温度、服务更接地气。
精准聚焦需求,架起社区“连心桥”。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敲门问需”专项行动,发动网格员、红色小管家、楼栋长,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络、邻里反馈、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摸排辖区重点人群,针对高龄、独居老人,详细记录健康状况、作息习惯、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同步标注“是否需要高频观察”“是否有基础疾病”等特殊需求,建立“窗帘之约+”人员服务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将5名老人纳入“窗帘之约”守护对象,共同约定平安守护方式,聘请8—14岁的孩子成为“红色小楼长”,与老人结成“忘年交”,通过每日印章打卡构建情感纽带,以平安印章传递牵挂,实现无事勿扰。
多元主体联动,汇聚治理“新合力”。打破单一服务模式,构建“社区+红色小管家+物业”服务链,形成相互配合、协同发力的服务体系,确保守护工作不依赖单一主体,提升服务稳定性与覆盖面。联合非公企业拓展服务维度,结合“长”回家亲情关怀行动,共同开展数字助老、邻里守望、云端团圆等特色服务5场。对接社区医院为守护老人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通过每月上门健康监测,更新专属健康档案信息,及时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将小区党支部、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纳入到守护队伍中来,为老人们提供陪诊取药、送货上门、卫生清洁、用电检修等志愿服务,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
完善长效机制,打造服务“永动机”。将“窗帘之约”纳入网格化日常管理,着力完善长效服务机制,让老人关怀服务持续运转,建立稳定的服务队伍,以“红色小楼长”家庭为核心力量,搭配社区、物业、志愿组织的辅助团队,明确各方职责与协作流程,确保服务常态化开展。将“窗帘之约”的经验做法与“平安印”深度融合,并结合“长”回家亲情关怀行动持续优化服务内容,从最初的安全监护,逐步拓展至生活照料、情感陪伴、数字助老等多元领域,形成“需求发现—服务响应—内容优化”的良性循环,通过长效机制的构建,实现亲情回归与基层善治的良性互动。(撰稿人:单青青,审核人:吴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