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朱巷镇:“点线面结合”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
近年来,长丰县朱巷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路径新模式,通过找准“切入点”、打通“纵贯线”、扩大“覆盖面”,有效形成耦合之力,确保流动党员,切实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效。
找准联系服务“切入点”,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强化摸底调查。依托“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建立动态摸排机制,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方式,对流动党员实行“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流动党员96人。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做到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明。做实服务管理。及时帮助“安家落户”,鼓励其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主动向当地党支部反馈问题诉求,做实做细“一站式”服务管理。明确分工联系。建立分工联系流出党员“1+N”制度,明确1名村(社区)“两委”,每月至少与N名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建立政治生日时必联、逢年过节时必联、外出返乡时必联“三联”机制,及时掌握思想状态、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
打通学习资源“纵贯线”,让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依托“线上学、线下学、联结学”三种载体,按需“精准滴灌”,补齐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短板。在流出期间提供“云端式学习”,将“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长丰先锋”等优质学习资源通过各支部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内容240余条,宣传党的最新政策,提高流动党员学习质效。在党员节假日返乡“窗口期”,通过召开党员大会、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等方式,采用现场教学、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充电赋能”。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开展集中学习7次,覆盖流动党员31人。在联结包保时提供“结对式关怀”,实行“镇班子成员联系包保村(社区)、村(社区)两委成员联系包保党员”制定,建立定期联系机制,每月与流动党员联系1次,了解学习情况,交流学习体会,确保取得实效。
扩大关心沟通“覆盖面”,让流动党员“有岗有作为”。按照“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原则,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对外出流动党员做到外出返乡必谈、逢年过节必谈、“政治生日”必谈“三必谈”,所在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结对,每两个月打一次电话、发一条短信、寄一份学习提示,动态掌握流动党员线上学习进展。链接工会、司法、人社、民政等部门资源,通过就业咨询服务、增设临时性公益岗位,为流动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提供帮助,吸引70余人次参与。采取“板凳会”等灵活形式,邀请流动党员利用返乡时间参与村社区党组织活动,主动分享见闻经历,鼓励流动党员为城镇发展建言献策、奉献力量。发掘讲政治、善服务、能带富的“领头雁”,鼓励他们带回先进经验技术、创业项目和启动资金,帮助家乡发展。(供稿:张爱华;审稿: 邓兆玉)
责任编辑:李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