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杜集镇:践行“四事四权”工作法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近年来,长丰县杜集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紧扣“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的目标,积极践行“四事四权”工作法,聚焦网格管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支部办事、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社区)事务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严密组织体系,激活“网格管事”。细化“一网共治”网格划分,按照“大小适中、方便管理、界限明晰、动态调整”原则,根据村民组、人口密度、党员人数等情况,合理将党建、综治、民政、信访、应急管理、防返贫动态监测、乡村振兴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小组组长、党员骨干、村民组组长、“五老”人员、退伍军人及驻村工作队等均纳入网格员队伍,全镇18个村(社区)共划分116个网格,选优配齐网格员600余人。充分发挥网格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日常入网巡查,及时掌握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动态情况,确保“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对照村民“需求清单”,注重发挥“旗牌星联动”作用,及时跟进和回复办理情况,做好政策入户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民生事务代办等工作,确保群众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问。
搭建调解平台,鼓励“五老调事”。积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作用,发挥其威望高善沟通经验足的特长,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善沟通、能协调、懂治理的“五老”人员进行摸排,建立“五老”人员信息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结合党建工作因人施策,因人设岗,及时设立五老调事室,打造“五老”调解特色品牌,并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五老”人员交流工作经验,采取开设调解大讲堂、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重点开展社会形势、法律政策、专业知识、信访业务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收集基层社情民意,摸清群众合法诉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发挥调解员作用,提升调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水平。积极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筑牢杜集镇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共吸收“五老”人员32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900余条。
拓宽反映渠道,组织“群众议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引导群众事群众办、群众事群众议。立足“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法规政策、帮办政务事项、做好信访调解”功能定位,整合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善美为民工作室等阵地,广泛收集群众诉求,畅通群众反映意见建议渠道,巧用“线上提议+线下讨论”的方式,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线上,利用小微权力平台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线下,适时召开板凳会,组织党员、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敞开心扉,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村组事务的决策治理,共商共议。合理应用党务村务公开栏、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公示平台接受群众监督,对涉及群众利益面较广、内容较为复杂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召开群众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中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公开征集群众意见。截至目前,杜集镇共开展各类村民议事会62余次,开展暖民心活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入户宣传115余次,覆盖人数达38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0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3个。
优化工作机制,推动“支部办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指导支部开展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全镇18个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直接责任人,切实扛起工作责任。建立镇村两级工作调度机制,坚持镇党委每周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对网格员和“五老”在入户走访、群众交谈中收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会商说事,认真分析研判,并将意见建议反馈落实情况及时通过网格员、“五老”调解员、党务村务公开栏等渠道向群众反馈,保证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建立“清单+闭环”工作机制,针对收集上报事项,由村(社区)党委集中开展问题分析、任务分办,指导“两委”成员领办、督办、联办,建立问题收集、研判梳理、移交转办、督办落实、监督考核问题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撰写人:徐晓雅;审稿人:章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