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先锋网 ↑合肥先锋网

长丰县陶楼镇:“三坚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日期:2024/6/28 8:47:12     稿源:陆良飞     人气:38

近年来,陶楼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径,“增收八式”成果逐渐丰富、“四问于民”规模持续扩大、“一专多能”结构不断优化,正在有效凝聚多方力量和资源,持续提供一系列多元化、贴心化、便民化服务。

坚持推进村集体经济产业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村民足不出村能够增收致富,需要乡村产业底色越来越亮。一是构建“土地+项目”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先行,高塘社区围绕“一带两园”发展定位,盘活3000亩土地资源,推进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推动村内皖能调峰电厂企业项目建设,获得服务+租金收入39万元。二是探索“农业+旅游”新业态。积极整合乡村文旅资源,石集社区将社区致富带头党员的罗氏稻虾供养、樱桃采摘、花果鉴赏、研学基地、田园风光等文旅IP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打造乡村文化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智慧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通过旅游扶贫项目和较大自然村庄项目建设,探索构建“党建+”一站式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融入艺术体验、打卡拍照等活动,积极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在推动产业基础发展中挖掘农旅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三是发展“企业+中医药文化”品牌瞄准打造特色化康养体验中心方向,古城社区盘活村内闲置废旧小学,依托龙门寺水库、花果种植园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内部道路系统、市政基础设施、研学体验设施等进行系统化更新与设计,打造县级集休闲采摘、娱乐观光、中医药研发及健康康养等为一体的文旅品牌,实现乡村文旅“破圈”成长。

坚持做好为民服务突出精细治理。深入推动网格治理工作,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的,需要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把握群众期待和需求导向。陈祠村按照“1+5+25”的网格辐射模式,缩小服务半径,结合16个便民微信群,缩短服务距离,全覆盖走访收集农户关于危房改造、医保报销、信用贷款、大病救助等方面20多个“微心愿”,综合开展“两癌”筛查、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低保申请认证、养老保险生存认证、老年助餐服务等志愿活动,构建“主题党日+”服务机制,精准把握群众的群体期待、个体需求、满意度等。是用好“群众监督员”构建联防联动监管体系。陈圩社区集支部带动、党群互动、居民行动为一体,紧盯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塘沟渠,网格员齐带头自治、全方位排查、无死角整治,实现党员模范带头强力推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落地有效。同时,杭岗社区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在6月少雨干旱的天气情况下,发现不知名火点即刻举报至村书记知晓,才能够第一时间控制火势,让群众成为“防守后卫”“保障团队”,坚持党支部兜底,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作为安全“守门员”的应急保障能力水平。搭建多主体参与的乡村自治平台。陶楼社区党群活动场所搬至新安置小区以来,集合小区物业、环卫公司、村民组长、党群代表,摸排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人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力量83名,在实现“一月一大会、一事一商议”信息共享、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一支“青年服务先锋队”,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三单”的有效对接,解决文体设施定期维护、供水供电及时解决、留守儿童下学托管、老人居家服务等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30余件。

坚持打造乡村发展生力军。坚持引才育才并举,及时牵线搭桥,营造人才回乡氛围。一是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着力扩大村(社区)储备干部队伍,2次公开招聘村级后备干部39人,补充“归雁”人才1人,为12个村居干部充入新鲜血液。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在陶西、古城两村开发了5000亩有机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培养一批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同时,举办育婴员、电工、室内照明装饰、家政服务等各项乡村专题培训班。二是组建人才智囊团。建立本地人才库190余人,年龄均在35岁及以下,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150余人,精准掌握人才数量、结构、类型、专业和地域分布等情况,为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政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线上“三公里”就业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小区业主群等服务,鼓励人才在线上实现下乡服务。三是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村干部福利待遇,更新出台村(社区)重点工作考核办法,有效利用村干部报酬政策的叠加优势,从绩效奖励、精神鼓励、考证奖励等方面有效提高乡村文旅科技人才的积极性。结合村重点工作实现干部待遇与工作实绩挂钩。同时,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建农贸市场2个、新增可开通天然气的村居3个,在镇区集中居住小区建设电动车车棚,在建公租房1栋。(编撰:任伟,审核:王辉)

责任编辑:李家琳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processed in 0.0527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