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朱巷镇:党建引领 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日期:2022/12/5 9:21:28     稿源:杜爱玲     人气:88

 近年来,长丰县朱巷镇坚持夯实基层党建根基,积极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激活助推乡村发展的“组织动能”,逐步充实乡村治理内容,做足乡村治理绣花工作,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助力乡村旧貌换新颜。

强堡垒,凝聚乡村治理领导力。坚持把党的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全领域,强化组织保障,建强乡村治理的基层堡垒。一是编织“红色网”。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收集网格内的社情民意、社会稳定、违法乱纪、私搭乱建、破坏生态环境、群防群治等相关信息。着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乡村治理队伍,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网”,切实把乡村治理力量“统”起来。今年来,指导划分基层治理网格84个,建立了259人的网格员队伍,完成三轮走访,共收集民情意见和建议182条,现场解决问题67件。二是打造人才队伍。坚持结合本地实际,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多举措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从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入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成员领导内核力。通过换届选举,打造一批较高素质且年轻的“两委”干部队伍。新一届“两委”干部队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65.6%。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储备了26名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级组织增添了力量。

壮经济,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镇党委聚焦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坚持目标导向,用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强发展目标。坚持“精准部署、全面发展、重点扶植、强抓典型”的原则,布局全年全镇村集体发展工作,全镇13个村居实现50万元强村全覆盖。其中作为“抓典型”的羊荒村和七里村探索出一条“党建+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实现了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完成了镇域内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村身份的转变,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赶、超、比、拼”的向好局面。二是善产业布置。始终以联农、带农、为农、富农为目标推动产业发展,通过联合1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长丰县朱巷振兴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并吸收80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电商、种养殖能手等成为社员。在供销社指导下,东许、七里等村通过申请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整理土地22800亩,提高了田地利用率。其中,七里村流转到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4970亩种植了传统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供销社积极争取政策购买到性价比较高的化肥等生产资料,为村级和农户减少了开支,2022年粮食亩产增收约15%,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善治理,夯实乡村治理软实力。朱巷镇在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时,立足乡村实际的基础上,抓住乡村自然资源、乡村文化、服务对象的特点,从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乡村治理路径。一是推行法治。构建“党建+普法”服务模式,切实推进法治宣传工作走深走实。今年来,朱巷镇多次邀请朱巷法庭杨望良法官在各村开展巡回公开课,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11月,朱巷法庭再次走入村户民院,以“庭院内的法庭”形式开展了村民农户之间的矛盾调解,让矛盾不用出院就能解决。二是推行自治。构建“党建+平台”服务模式,用好“暖心为民工作室”“红色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群服务站点、微信群、公众号等载体,加快信息传递,打破群众了解知晓政策信息的壁垒,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发展的讨论。三是推行德治。构建“党建+乡风文明”模式,始终坚持“以典型带全面”的思路,大力弘扬新时代好风气,广泛开展“好婆媳”“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典型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广大群众对标先进。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贯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过程,通过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模式,在陈庄村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让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信用指标”,引领“人人争当新用户”的文明新风尚。(供稿:陶毅;审核:邓兆玉)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processed in 0.0645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