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双凤)经开区:“三举措”盘活党群服务空间 打造群众身边“幸福圈”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将盘活党群服务空间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集成服务功能、激活参与效能三大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持续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圈”。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阵地由“隔”到“融”。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推动阵地改造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实现阵地从“政府推动”到“群众主导”的转变。开展“走心走访”活动,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深入小区楼栋、企业车间,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系统梳理出养老服务、儿童托管、文化娱乐等12类需求清单。全面摸排辖区资源,对原有19处党群服务站点进行功能评估,整合闲置空间、改造利用率低的场所,如梅冲湖社区将办公区域升级为面向居民的“梅好童趣空间”,增设开放式服务工位、共享书坊、亲子剧场等功能区;凤梅社区推行“赤脚入馆”模式,贴心增设便民物资角,升级为户外劳动者的“清凉驿站”,日均服务超百人次,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集成服务功能,推动供给由“单”到“全”。推动服务从“单一供给”向“多元精准”转型,构建覆盖全人群的服务矩阵。一方面打造“一站式”政务便民中心,推动人社、民政、卫健、市监等12个部门的68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全科社工”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2025年以来,各中心累计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超3.5万件。另一方面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四点半课堂”、假期托管、老年兴趣班等项目,服务超9000人次。建立“群众点单、阵地派单、团队接单”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已完成数百个微心愿与志愿服务项目。针对新就业群体,布局18个“暖‘新’驿站”,配备爱心医药箱、工具箱等便民设施,日均服务300人次,孵化“双凤星骑”党建品牌,引导骑手担任“民情前哨”,上报各类隐患数百件,使其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
激活参与效能,推动角色由“客”到“主”。构建“党建引领、居民共议、社会协同”的治理新格局,引导居民从服务享受者变为治理主导者。打造“四方馆议事厅”、“‘梅’烦恼”等18个社区协商平台,组建起数百人的“红色智囊团”,通过“城市夜话”“板凳议事”等灵活形式,解决充电桩选址、外墙修复等民生问题1500余件。同步推行“社区合伙人”模式,吸纳199家商户、89个共建单位参与,孵化出“宁家铺子”“共富工坊”等一批促进居民增收、带动灵活就业的品牌项目。线上,依托“书记信箱”“码上办”等小程序,结合网格员“日访+夜巡”机制,高效响应并解决了高空抛物监控安装、停车位增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了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撰稿人:张程梅,审核人:吴先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