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义井镇:“长剑”淬炼义井筋骨 “丰羽”激活乡村潜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振兴。为破解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能力恐慌”等问题,锻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骨干力量,义井镇坚持系统性、创新性落实长丰县“长剑砺才·丰羽筑基”体悟实训工程。全镇19个村(社区),52名村“两委”后备力量全员参与,通过一套环环相扣、学用结合的“五个一”实训体系,开展了一场从思想到实践、从能力到情怀的全面淬炼,为义井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源头活水。
思想淬炼,筑牢忠诚担当的“政治基石”。育才先育魂,强能先强志。实训将“深度理论研学与党性锤炼”作为开篇第一课,其目的在于首先解决“为谁干事”的根本问题。通过组织后备力量集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观看廉政教育片,引导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不仅是一次理论武装,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确保了后备力量在未来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廉洁本色,成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信赖的“明白人”。大郢村后备力量在心得中写道:“看到教育片中曾经的‘能人’干部因一念之差滑入深渊,我深刻认识到,未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必须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只有自身正、自身硬,才能赢得百姓真心拥护。”这场思想洗礼,为所有后备力量系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一线练兵,锻造破解难题的“硬核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实训将主战场直接设在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一方面,安排后备力量全程参与调解一件群众矛盾纠纷,在“老带新”的实战中学习群众语言、掌握调解方法、感知民生冷暖。在车王村,后备力量参与调解了一起因公共施工引发的房屋损坏赔偿纠纷,不仅协助完成了细致的记录,更在休憩时主动与村民拉家常,缓和氛围,最终通过有效沟通促成双方签订并履行维修协议。“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懂法、懂情、懂心理,这次实战让我真正明白了‘枫桥经验’如何在乡村落地生根。”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赴镇级职能部门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在信访接待、应急服务、农业政策落实等具体岗位上,熟悉政策流程,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综合能力。这种“沉浸式”岗位锻炼,有效缩短了后备力量的成长周期,加速其从“潜力股”向“实力股”的转变。
下沉走访,培育扎根沃土的“百姓情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入户连心”深度访谈要求后备力量敲开农门、坐上板凳,与老党员、致富能手、困难群众等不同群体面对面交流,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通过倾听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收集关于村居发展的“金玉良言”。这项活动是信息收集的过程,更是培养后备力量乡土情怀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关键一环,使其未来施策更能贴近地气、温暖民心。一次深入的走访,揭开了涂拐社区一户家庭的艰难境遇:家里的“顶梁柱”因车祸不幸偏瘫,高昂的手术费用与年幼的孩子让这个家不堪重负。社区后备力量将此事记在心上、付诸行动,通过多次沟通与协助,成功为其办理了低保提标申请。当“审核通过”的消息传来,不仅意味着一份稳定的补助,更给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带去了切实的希望。
专题调研,磨砺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为培养后备力量“既会低头拉车,更懂抬头看路”的战略眼光,专题调研成为检验其综合素养的“试金石”。各村(社区)后备力量围绕本村产业发展、矛盾溯源、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现实课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这一过程,促使他们从执行者向思考者转变,学会系统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为其未来参与甚至主导村级决策、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义井镇向东村后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林地状况,走访本地的专业合作社,与技术人员和一线农户进行广泛交流,全面掌握村内当前的林地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等关键信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在先进村学习的工作经验与向东村实际情况,与村“两委”积极对接亳州铭徽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动落地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构建“以药养林”生态循环模式,为乡村长远发展长注入了新动力,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撰稿人:李心媛 审稿人:顾晓祥)
责任编辑:李家琳
